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让文明与生态同步前进
“土壤的故事:生态文明与饮食健康科普分享会”亮相上海书展
2024年8月18日,在天清气朗的上海,醉人的书香萦绕在上海展览中心的上空,吸引着如潮的人流汇聚于此。第20届上海书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带着图书《生命的土壤:自然与文明的呼唤》亮相书展,为读者奉上一场以“土壤的故事:生态文明与饮食健康科普分享会”为题的科普活动。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是图书《生命的土壤:自然与文明的呼唤》的作者史迪夫,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农学博士、长三角产业与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研究出版社总编辑丁波出席活动并担纲主持。
据丁波介绍,这本书是史迪夫教授多年从事土壤生态改造工作的一个结晶。“他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长期参与到我国土壤改良的事业中,将全国很多根据本地实际发展绿色经济的典型案例收录在书中。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土壤生态改造正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这些成功案例正是乡村振兴的鲜活记录,这是我们出版这本书的初衷。”丁波如是说。
史迪夫教授通过分享鲜活案例,生动地解释了为什么要进行土壤生态改造的实践、为什么要创作这本书、我国的土壤生态存在着哪些令人担心的问题、我们如今吃到的食物为什么没有过去的食物味道好等等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引发现场观众陷入深思。
“多年来,我一直想写一些关于生态文明方面的文章,用文学语言和纪实体裁展示生态农耕对生命、环境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体会生态农业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福祉,这个愿望一直萦绕在心。”史迪夫说。
《生命的土壤:自然与文明的呼唤》一书是研究出版社向广大中小学生、农村技术员、乡村振兴局干部及环保从业人士推出的一本科普图书。作者用文学纪实的手法生动讲述了他在土壤改良工作中的见闻,积极倡导生态农业在先进技术的加持下回归自然、绿色发展。故事浸润着作者一路走过的艰辛路程和对有机农业的满腔热情。这也是一本绿色经济转型、指导乡村振兴的致富书,它用实践说明,绿水青山确实能变金山银山。
土地是有生命的,如史迪夫总结说;“我们不仅仅要让土地产生出粮食,更重要的是要延续土地的生命。让我们敬畏土地,深入了解土壤科普常识,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文明与生态同步前进。”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